基于有机活性分子的双氧化还原共熔电解液:高能量存储系统

  • A+

共熔混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储能系统,如相变蓄热、可充电碱性金属电池和液流电池(RFBs)等。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之一具有氧化还原活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电解液,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活性材料负载率高等优点,能够提高RFBs的能量密度。

RFBs由于相对较低的工作电压和氧化还原材料的低溶解度,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非水相溶剂具有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所以非水相RFBs可提供比水相RFBs更高的工作电压。提高氧化还原活性物质在非水溶剂中的溶解度的方法包括化学修饰、固体分散、氧化还原靶向等。开发出高浓度、稳定的非水电解液,不仅具有高容量,而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特别是在高电流密度下,这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氧化还原共熔电解液(BEE),它是由两种不同的有机活性分子直接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图1)。BEE不仅使氧化还原活性分子的浓度最大化,而且也简化了电池的设计,因为两个电极使用相同的电解液,从而减轻了由电解液污染引起的容量衰减。

BEE是由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BuPh)和1,1-二甲基二茂铁(DMFc)混合而成的活性暗红色液体(图1a)。BEE的最低熔点为9℃,其摩尔比为2:3 (BuPh/DMFc),远低于相图(图1b)所示的单个成分(BuPh 33℃,DMFc 38℃)。共熔电解液具有高浓度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BuPh和DMFc在室温下以1:1的摩尔比混合,浓度达到3.5 M,黏度只有4.5 MPa s,粘度低有利于降低充放电过程中的欧姆超电势。BEE的离子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支撑盐(四氟硼酸四丁铵,即TEABF4)在浓缩的BEE内溶解度被限制,但是在高浓度(3.0 M)的电导率值仍然高于其他浓缩电解液。乙腈(ACN)和TEABF4分别被选为溶剂和支撑盐,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溶解性。

对于BEE, BuPh和DMFc分子分别参与负极(BuPh/BuPh-氧化还原电对)和正极(DMFc/DMFc+氧化还原电对)的氧化还原反应(图1 c)。正极和负极都使用相同浓度的BEE,可以降低浓度梯度,减轻电解液污染。由于高浓度和高工作电压(1.8 V,图1d),BEE的理论能量密度达到84.4 Wh L-1。

图1.(a)BuPh和DMFc混合制备BEE。(b)BEE的相位图。(c)RFB示意图及工作原理。(d)0.05 M BEE的CV曲线。

利用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BEE的形成机理。在拉曼分析中,不同比例的共熔电解液没有出现新的共振带,说明BuPh和DMFc保持了原有结构。但是,BuPh的C=O伸缩振动带红移,DMFc的C-CH3振动带蓝移。C=O和C-CH3峰值移动是由于BuPh和DMFc的相互作用,改变了电子密度分布和配位环境,降低了BEE的熔点。

图2. BuPh-DMFc BEE的拉曼光谱分析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探讨了BEE的形成机理。BuPh的静电势(ESP)图(图3a)表明环比烷基链具有更强的吸电子能力。烷基链具有较弱的吸电子能力,减小了BuPh的偶极矩,从而减小了BuPh分子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甲基降低了分子的对称性(图3b),增加了DMFc分子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Fe-H的径向分布函数(RDF)表明BuPh与DMFc分子之间存在π-π和范德华相互作用力。图3d显示DMFc的甲基与BuPh的氧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了DMFc与BuPh分子间的溶剂化作用,形成共熔电解液。

图3. BuPh-DMFc BEE相互作用的DFT计算。(a)BuPh的静电势。(b)DMFc的静电势。(c)用径向分布函数表示DMFc的Fe和BuPh的H之间的相对距离。(d)两分子间原子的RDF表示DMFc和BuPh的溶剂化结构。

以0.1 M TBABF4为支撑盐,用循环伏安法(CVs)在ACN中测定了BuPh和DMFc的电化学行为,无论BuPh/BuPh-还是DMFc/DMFc+在电化学上都是可逆的。计算得到BuPh和BuPh分子的扩散系数(D)分别为8.2-9.9×10-6 cm2 s-1和3.0-3.2×10-6 cm2 s-1。经过500次 CV循环,BuPh和DMFc表现出稳定的氧化还原活性,没有明显的衰减,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

以BuPh-DMFc BEE作为正负极电解液,使用Daramic 175多孔分离器作为隔膜,对充放电性能进行了评估。电池的开路电位约为1.86 V(图4a)。在0.1 M和1.0 M时,BuPh-DMFc BEE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31和192 mW cm-2,相应的电流密度分别为110和190 mA cm-2(图4a)。其性能可与部分水相RFBs相媲美。在20 mA cm-2下,使用0.1 M BuPh-DMFc BEE的电池初始放电容量为1.27 Ah L-1。在电流密度为40、50、60和80 mA cm-2时,放电容量分别保持在1.21、1.16、1.06和0.93 Ah L-1,库仑效率(CE)分别为89、91、92和94%(图4b)。低CE的原因可能是Daramic膜的多孔结构对离子选择性差。在60 mA cm-2下经过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初始值的72%左右,库仑效率为93%,能量效率为51%(图4c)。

对1.0 M BuPh-DMFc BEE在流动和静态两种模式下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评估(图4d)。在流动模式下,电池材料利用率高(约96%),即使在高电流密度下(60 mA cm-2),充电和放电容量分别为13.2和10.1 Ah L-1。经过20次循环后,50%的能量效率降到45%,66%的电压效率降到54%。对循环后的电解液进行CV测试,出现了峰值电流的衰减,这是由氧化还原物质交叉污染导致的。在静态模式下,在20 mA cm-2时,电池有较大的超电势,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在78%。进一步增加BuPh-DMFc BEE浓度至2.0 M,静态电池放电容量达到14 Ah L-1,30次循环后保持在初始容量的87%。与低浓度时的高利用率相比,浓缩的BuPh-DMFc BEE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降低,主要是由于BEE粘度增加,离子电导率低,支撑盐的溶解度有限。粘度增加显著降低了电活性材料的扩散率。此外,TEABF4在浓缩BEE内的溶解度低于2 M,在高电流密度下会引起严重的电迁移。为了减少超电势,消除电迁移,提高BuPh-DMFc BEE的电池稳定性,需要提高BEE的流动性,选择可溶性更强的支撑盐,以及先进的离子选择传递膜。

图4.(a)I-V极化曲线,0.1 M和1.0 M的BuPh-DMFc BEE电池的功率密度。(b)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c)电池在500次循环过程中的容量和效率。(d)1.0 M BuPh-DMFc BEE在60 mA cm-2下的效率。

综上所述,作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活性电解液,即双氧化还原共熔电解液(BEE),它能够减少电解液污染,并通过BuPh与DMFc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获得高浓度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BuPh-DMFc BEE电池具有高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功率密度(192 mW cm-2 at 1.0 M)。更重要的是,已报道的共熔电解液中活性物质浓度被非活性物质所稀释,与之不同,BEE内的所有成分都具有电化学活性,因此,对于开发低成本和高性能的下一代RFB是非常可取的。

 





Biredox Eutectic Electrolytes Derived from Organic Redox-Active Molecules: High-Energy Storage Systems
Changkun Zhang, Yumin Qian, Yu Ding, Leyuan Zhang, Xuelin Guo, Yu Zhao,* and Guihua Yu*
Angew. Chem. Int. Ed.2019, 58, 7045-7050

DOI:10.1002/anie.201902433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