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共轭炔烯与腈合成吡咯,经典方法回顾

  • A+



在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都含有吡咯结构单元,因此吡咯杂环的制备在药物合成反应中应用较多,经典的合成方法包括Hantzsch, Paal-Knorr, Van Leusen, Knorr和Barton-Zard反应等。


Barton-Zard吡咯合成


1985年法国国立科研中心CNRS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德里克・巴顿(1969年诺贝尔奖得主)和Zard共同开发了这一方法。在碱性条件下, 通过硝基烯烃与α-异腈酸酯之间的缩合反应得到吡咯环衍生物。


反应机理:

1)碱催化α-异氰酸酯羰基烯醇化。             

2)α-异氰基羰基烯酸盐与硝基烯烃之间的Michael型加成反应。             

3)5-endo-dig环化(见Baldwin规则)。            

4)碱催化消除硝基。             

5)导致芳构化的1,5-σ迁移重排


Knorr 吡咯合成   20200826/1598408668562061..png" style="line-height: 1.6;"/>

Knorr 吡咯合成是一个常用的合成吡咯衍生物的有机反应,由德国化学家路德维希·诺尔(Ludwig Knorr)首先报道。反应是在锌和乙酸存在下,用α-氨基酮(1)和具有更强α-活泼氢的β-酮酯或β-二酮类化合物(2)室温进行缩合,得到吡咯或其衍生物 。一般地,氨基酮应做成盐酸盐,或原位生成后立即参加反应(如以氨基肟作原料),以防止氨基酮发生自身缩合。


反应机理:首先是酮和胺缩合形成亚胺,通过互变异构转化成烯胺的形式,随后环化,脱水,异构化即得到吡咯。


Paal-Knorr 吡咯合成      


1,4-二酮和伯胺(或氨)反应制备吡咯的反应, 此反应是Knorr吡唑合成的变体。


反应机理:首先是氨基进攻酮羰基形成半胺醛,随后氨基再进攻另一个羰基形成2,5-二羟基四氢吡咯衍生物,最后脱水得到吡咯衍生物。

                                               

Hantzsch 吡咯合成

α-卤代甲基酮,β-酮基酯和氨缩合得到吡咯的反应。


反应机理:首先是氨基进攻β羰基酯的β碳形成烯胺,然后进攻α卤代酮的羰基形成亚胺,随后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形成5元环,最后去质子,重排得到吡咯衍生物。

Crob−Camenisch 反应



以β-烯氨基羰基化合物和硝基苯乙烯为关键中间体,制备吡咯衍生物的方法。


Barton−Zard反应


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 通过硝基烯烃与α-异腈酸酯之间的缩合反应得到吡咯环衍生物。

Lego 法合成


是通过β-溴代硝基苯乙烯类化合物在烯胺催化下,经过1,4-Michael加成中间体,再与胺类缩合得到吡咯衍生物。


几种铜催化的吡咯合成方法



偶氮苯类化合物与硝基苯乙烯的[3+2 ]环加成反应制备吡格衍生物。(Org. Lett. 2011, 13, 4668)



铜催化的醛,胺和β-硝基苯乙烯三组分反应,经过1,2-苯基/烷基迁移,合成吡咯衍生物。(J. Org. Chem. 2018, 83, 2104−2113)


铜催化下的共轭烯炔与腈类化合物可以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多取代吡咯衍生物。(DOI: 10.1021/jacs.0c03859)


反应机理:



想了解详细反应信息,可以阅读如下原文:



含吡咯结构的药物分子:阿托伐他汀,舒尼替尼


阿托伐他汀,是由辉瑞公司研发的降脂药。阿托伐他汀的结构中核心骨架包含吡咯结构单元,在合成过程中可采用Paal-Knorr 吡咯合成法完成阿托伐他汀的制备。



舒马替尼,商品名索坦(Sutent),由辉瑞公司生产,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细胞生长的多重作用。舒马替尼结构中包含吡咯的核心单元,其合成可通过乙酰乙酸乙酯经肟化, 还原一锅法(Knorr法)制备。

来源:全合成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