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 室温下可控合成球形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效选择性富集疏水多肽

  • A+
引言

多肽组学是蛋白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常用来阐释人类生命体中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变化。在生命体中灵敏的测定低含量的内生多肽可为癌症或其他疾病提供预防和诊断。然而,传统的测定方法由于其本身的含量较低和共存蛋白质的影响常常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发展低含量内生多肽的高效富集方法。

成果简介

近日,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兰教授和林子俺教授团队在《J. Am. Chem. Soc》期刊上发表了题为“Size-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Uniform Spheric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Enrichment of Hydrophobic Peptides”的研究论文。作者开发了一种在室温下可控合成球形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方法,由于球形COFs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结晶性、优异的化学/热力学稳定性已经高疏水性,此方法获得的COFs可用于高效和选择性富集疏水多肽。并且COFs复杂的生命系统中富集超痕量的C端多肽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价值。

图文解读

示意图1  均匀球形COFs可控合成以及其富集疏水性多肽的示意图。首先利用有机配体TPBDVA合成球形COFs。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体积的相同浓度的醋酸(HAc来控制形成COFs的尺寸的大小,尺寸大小随着加入HAc量的增加而减小。将这种方法合成COFs用于疏水多肽富集探针得到良好的临床应用。

1  调节HAc的用量得到不同尺寸的均匀球形COFsSEMTEM图片 (a, e, i, m) 450 nm; (b, f, j n) 800 nm; (c, g, k, o) 1.0 μm (d, h, l, p) 1.3μm

2  (a) 球形COFs和其对应的有机配体的FT-IR光谱,验证TPB的氨基与DVA的醛基成功缩合;(b) PXRD光谱说明获得的COFs具备良好的结晶性;(c) N2吸脱附曲线; (d)热重分析不同尺寸的COFs; (e) COFs在不同溶剂中处理24h之后的PXRD光谱,验证其结构的稳定性。

3  球形COFs的形成机制探究,不同的时间间隔下记录COFs形成过程的TEMSEM(a) 1 min; (b) 10 min; (c) 30 min; (d) 24 h。球形COFs形成主要依靠配体之间共价连接成球状的低聚物,再自组装形成较大的结晶球。

4  (a) 球形COFs处理前后分离疏水多肽FGFGF (L1, FGFGF; L2, GGFGG; L3, RGFGY; L4, RGFGR)COFs可从多种蛋白混合物中特异性捕获FGFGF; (b) 四种多肽在球形COFs中的吸附曲线,FGFGFCOFs中吸附量均大于其他多肽,说明球形COFs疏水性多肽具有超高的选择性和吸附性;(c) 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过程可在5 min达到平衡,有利于快速的分离和富集疏水多肽;(d) 人体血清和尿液中C-peptideCOFs富集前后的MALDI-TOF质谱分析,说明球形COFs在复杂生物样品中选择性富集疏水多肽的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总结展望

作者报道了一种室温下合成尺寸可控的均一球形COFs的新方法,这种球形COFs的尺寸可通过改变HAc的用量得到控制。制备的COFs具备良好的介孔结构、高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和化学稳定性,并研究了这种COFs的自组装形成机制。此外,由于这种COFs对疏水蛋白具有高吸附能力和快速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已被成功的应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中国超痕量C-peptide的富集。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尺寸可控COFs的合成路线,并表现出其潜在的临床分析应用。

作者简介

张兰教授,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化学、药物分析、食品安全分析与监测。从事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复杂体系分离分析和生物电化学分析领域的研究;在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兴奋剂检测等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17篇(其中77篇被SCI收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多次获得省科学进步奖。

林子俺教授2007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7-2009.6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7月起,就职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并加入食品安全分析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2014.9-2015.8期间在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主要从事基于先进材料的蛋白质组样品前处理技术;生物分离分析;面向蛋白质组学色谱-质谱、生物质谱及其质谱成像分析。多次应邀担任ACS Nano, Chem, Nano Letter., J. Am. Chem. Soc., Small, Anal. Chem, Chem. Commun, Chem. Sci50多个国际权威刊物审稿人。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dv.Mater., Mass Spectrom. Rev., Anal. Chem., 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Biosens. Bioelectr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J. Chromatogr. A, Analyst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现已授权10项),论文被SCI 引用共计2000余次,H指数30,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被期刊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评述。

文献链接


DOI: 10.1021/jacs.9b09189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9b09189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