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不敏感型非共轭聚合物电子传输材料

  • A+

引言

近年来,以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为代表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发展非常迅速。得益于光伏材料与器件优化的同步进展,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逐年提升。

OSCs器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ITO(氧化铟锡)透明电极、电子传输层(ETLs)、光活性层、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其中,ETLs的作用是降低阴极与活性层的势垒,促进电子的提取和传输。

为了适应未来“卷对卷“加工工艺制备大面积柔性OSCs器件的要求,ETLs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可低温溶液加工,

(2)具有一定的厚度耐受性,

(3)成本低廉。

现有的ETLs主要包括无机半导体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半导体一般需要高温退火才能获得性能优良的ETLs,故难以满足制备柔性器件的要求;有机化合物作为ETLs,在反式OSCs器件中,通常只在5-10 nm厚度条件下表现出高性能,即使有极少数共轭聚合物通过复杂的掺杂可使其在20 nm条件下能保持一定性能,但超过20 nm仍保持高性能的ETLs鲜有报道,而现有的印刷设备和工艺只能在20 nm以上的厚度才能保持较好的重复性,且共轭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吸光能力,厚度越大,在反式器件中会降低活性层的太阳光的利用效率,成本大幅度增加,不利于应用。



成果展示

近日,湘潭大学赵斌教授、谭松庭教授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张坚教授等研究团队联合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Non-conjugated polymers as thickness-insensitive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s in high-performance inverted organic solar cells”的文章,提出了以聚乙氧基乙烯亚胺和1,8-二卤辛烷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网状的非共轭聚合物的方法并应用于ETLs。通过调节卤素离子的种类来调控聚合物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溴离子的聚合物PEIE-DBO具有较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厚度耐受性。当PEIE-DBO的厚度为9 nm时,其反式OSCs的PCE值可达10.52%,当PEIE-DBO的膜厚为50 nm 时,其PSCs的PCE仍高达到9.09%,表现出优异的厚度耐受性。以PM6:Y6为光活性层,以PEIE-DBO为ETL制备的反式OSC,其PCE值达到15.74%,高于相同条件下基于ZnO的OSC的PCE值(15.37%)。PEIE-DBO是当前厚度耐受性最好的聚合物ETL,为在设计面向印刷工艺的ETLs提供了参考。



图文导读

图1.PEIE-DBO和PEIE-DCO化学结构以及反式OSCs器件结构

将PEIE与等量的1,8-二溴辛烷(DBO)和1,8-二氯辛烷(DCO)进行季铵化反应,分别得到聚合物PEIE-DBO和PEIE-DCO(图1)。XPS结果表明,PEIE-DBO和PEIE-DCO分别有23%和18%的N原子转化为N离子,PEIE-DBO中有65%的溴原子转化为溴离子,PEIE-DCO有60%的氯原子转化为氯离子。


图2. ITO和PEIE-DBO、PEIE-DCO修饰ITO的(a) UPS光谱和(b) 透射光谱

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分别表征PEIE-DBO和PEIE-DCO修饰的ITO和未修饰的ITO的功函数。未修饰的ITO的功函值为4.83 eV,而被PEIE-DBO和PEIE-DCO修饰后的ITO分别下降至3.94 eV和4.22 eV(图2a)。

这是因为卤化季铵盐存在分子间偶极矩和界面层/光活性层处的界面偶极子,使得ITO的功函值下降。其中,PEIE-DBO修饰的ITO功函值较低,表明PEIE-DBO和光活性层可形成更好的欧姆接触,更有利于电荷分离和电子提取。

PEIE-DBO、PEIE-DCO修饰的ITO在350-800 nm波段的光透射率与ITO的光透射率没有明显差异(图2b),表明两种ETLs都不会明显影响光活性层对光的捕获,几乎不会影响OSCs短路电流密度。


图3. (a) 基于PEIE-DBO、PEIE-DCO的反式OSCs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b) OSCs器件的PCE随ETLs厚度的变化曲线。

作者制备了基于PEIE-DBO、PEIE-DCO的反式OSCs器件(ITO/ ETL/ PTB7-Th: PC71BM/ MoO3/ Al)。其中,基于PEIE-DBO的OSC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Voc=0.80 V,图3a),而基于PEIE-DCO的OSC的Voc(0.79 V)稍低。该结果表明低功函数的PEIE-DBO修饰ITO有利于在阴极和光活性层之间形成更好的欧姆接触。
基于PEIE-DBO的OSC具有较高的短路电流密度(Jsc=18.17±0.13 mA cm-2),而基于PEIE-DCO的OSC的Jsc稍低(17.14±0.15 mA cm-2)。这是因为PEIE-DBO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和更有效的电子提取效率。
随着PEIE-DBO的膜厚增加,其OSCs的Jsc有所下降,导致其PCE也随之递减。当PEIE-DBO的厚度为50 nm时,PCE为9.09%(图3b);随着PEIE-DCO的膜厚增加,其OSCs的Jsc迅速下降,导致PCE也锐减,当PEIE-DCO的厚度为49 nm时,其PCE为7.04%。

图4. 基于PEIE-DBO和ZnO的反式非富勒烯OSCs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

以PEIE-DBO和ZnO作为ETLs制备了反式非富勒烯OSCs器件(图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EIE-DBO的OSCs器件的光伏性能普遍高于基于ZnO的OSCs器件。其中,以PM6:Y6作为光活性层,PEIE-DBO为阴极修饰层,制备的OSCs的PCE值达到了15.74%,而基于ZnO的OSC的PCE值只有15.37%,表明PEIE-DBO的性能略优于ZnO。



小结

该工作通过聚乙氧基乙烯亚胺和1,8-二溴辛烷的季铵化反应制备网状的非共轭聚合物PEIE-DBO。研究表明,PEIE-DBO作为ETLs用于反式OSCs具有优秀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厚度耐受性,是当前文献报道的最佳厚度耐受型聚合物ETL。该工作为制备低成本、可低温溶液加工和具有良好厚度耐受性的ETLs提供了指导。


文章信息

J Energy Chem

Non-conjugated polymers as thickness-insensitive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s in high-performance inverted organic solar cells

Zhiquan Zhang, Zheling Zhang, Yufu Yu, Bin Zhao*, Sheng Li*, Jian Zhang*, Songting T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47 (2020) 196-202

DOI: 10.1016/j.jechem.2019.12.011


http://engine.scichina.com/cfs/files/files/upfile/zhaobin-2020.pdf


张治权(第一作者)


湘潭大学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界面工程研究,主要从事阴极修饰层的相关研究,2016年至2017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张坚教授课题组联合培养。


张哲泠(共同第一作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石墨烯量子点功能材料与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


赵斌教授(通讯作者)


湘潭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121人才

主要从事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J. Mater. Chem. A、Chem. Commun.、Carbon、J. Energy Chem.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数十篇,SCI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获得5项专利授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李胜(通讯作者)


湖南轻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研究员、《电池》杂志副主编。


多年来从事《电池》编辑,研究领域主要有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张坚教授(通讯作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第三批八桂学者,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从事有机光电材料、薄膜晶体管和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研究,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J. Energy Chem.等期刊上发表SCI文章100余篇,被引用超过4000次。


谭松庭教授(通讯作者)


湘潭大学化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和器件领域研究。作为项目主持人,已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60余篇,SCI引用超3000次。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指导研究生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6篇。

文献链接:

[1] Zhang, Z. Q., Zhang, Z. L., Zhao, B., Huang, Y. H., Xiong, J., Cai, P., Xue, X. G., Zhang, J., Tan, S. T. Polymer with 3D conductive network: thickness-insensitiv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for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 J. Mater. Chem. A, 2018, 12969-12973.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8/TA/C8TA01352G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