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偶氮化合物骨架由于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存在于许多聚合物材料、有机染料、稳定剂、液晶、生物活性分子、天然产物和药物中。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几种合成氧化偶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生物合成、电催化和热化学等途径,它们通常是通过对硝基芳烃的还原、芳香胺的选择性氧化等方式来构建偶氮类化合物。然而,上述反应过程常常面临底物选择范围局限、官能团兼容性差、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此外,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往往无法从催化体系中分离,导致了催化剂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发展具有优异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材料,创制绿色高效的催化体系构筑种类丰富的氧化偶氮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具有挑战。 鉴于此,苏州大学纪顺俊教授、徐小平教授和孙启明教授课题组在温和的条件下,以N-甲氧基甲酰胺类化合物和亚硝基化合物为原料,使用廉价的铜基催化剂,构建了一系列具有非对称结构以及生物活性的含尿素骨架的氧化偶氮类化合物。所开发的催化反应体系催化活性高、底物选择范围广,同时具有较好的官能团兼容性。此外,探究团队还利用“配体保护—原位合成”策略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封装超小尺寸铜纳米颗粒催化材料(Cu@MSN)。与铜盐催化剂相比,Cu@MSN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长效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在连续十次循环反应后,氧化偶氮产物的收率几乎保持不变,克服了铜盐催化剂活性低、失活快和回收难等固有弊端。上述研究工作为制备氧化偶氮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方法,同时为纳米多孔材料限域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提供借鉴。Cu@MSN催化剂具有合成成本低、催化活性好、催化稳定性高等优点,在未来偶氮化合物的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论文信息 Synthesis of Azoxy Compounds: from Copper Compounds to Mesoporous Silica-Encaged Ultrasmall Copper Catalysts Zhi-Peng Han, Shiqi Wang, Qiming Sun, Xiao-Ping Xu, Shun-Jun Ji 文章作者:韩智鹏、王诗奇、孙启明、徐小平、纪顺俊 ChemSusChem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