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半导体:Angew. Chem. Int. Ed. | 近红外吸收的-扩展薁分子:三萘嵌二苯酰亚胺的非交替异构体

  • A+

引言


一般把含有奇数碳原子环的环状共轭烃类称为非交替芳香烃,这一类芳香烃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芳香性质。现阶段,研究人员对于非交替芳香烃的关注与日俱增,推动了对其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今天的推送中,分享一项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研究工作,题为:NIR-Absorbing -Extended Azulene: Non-Alternant Isomer of Terrylene Bisimide,其通讯作者为德国维尔兹堡大学的Frank Würthner教授。该研究通过分子设计,在原始薁单元的1、8和3、4号位点(图1a)并环,得到了具有特殊性质的新型-扩展薁分子。一方面,该分子和其他-扩展薁分子不同,它保持了薁基团在分子中的芳香性和电子结构;另一方面,它是一种非交替芳香烃,与三萘嵌二苯二酰亚胺(TBI)互为同分异构体。通过溴化和亲核取代反应可以对该分子实现选择性功能化调整。这是目前首次报道的能保持原始薁芳香性的平面-扩展薁分子。该研究深化了对非交替芳香烃电子结构和芳香性的理解,同时也为新型-扩展薁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成果简介

    分子1的合成原料1,3-二溴薁(图1b,分子2)是商业可购买材料,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分子2通过Miyaura硼化反应得到硼酸酯产物3。分子3和分子4通过钯催化环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1,具体条件如图1b所示。 

图1. (a)原始薁、分子1和TBI的化学结构;(b)新型π-扩展薁分子1的合成路线。


       图2展示了分子1的功能化修饰过程。首先,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可进行较为温和的亲电溴代反应,得到在薁基团2号位点选择性溴化的产物5,其产率高达80%。随后通过加入吗啡啉进行亲核取代将萘双酰亚胺官能化,合成得到了产物6。以上的两步反应也可以通过一锅法实现,即先后加入NBS和吗啡啉以53%的产率得到产物6。在另外一条功能化修饰路线上,利用原位生成的甲氧基锂可以合成甲氧基衍生物7,产率达到60%。

图2. 新型π-扩展薁分子1功能化路线。


      随后,作者通过单晶解析对分子7的结构性质以及芳香性进行深入分析。分子7的单晶是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其甲苯溶液缓慢蒸发得到,单晶解析数据证实了分子7中薁基团2号位点的选择性溴化以及后续的功能化修饰反应的进行。从图3可以看到分子7的构架接近于平面,其平均平面偏差值为0.089 Å。同时,嵌入的薁基团的几何结构与原始薁分子十分接近。分子7中薁基团五元环和原始薁五元环的平均键长都是1.472 Å,七元环的平均键长相似(1.410 Å和1.405 Å),以及五元环和七元环的桥联键键长接近(1.487 Å 和1.489 Å)。但是,分子7中五元环和萘环的桥联键(图3b,红色键,1.444-1.477 Å)明显短于七元环的(图3b,蓝色键,1.489-1.493 Å)。同时,前者明显短于TBI的外围键(1.464-1.466 Å),而后者和联苯之间的单键相当(1.488 Å)。另外,通过芳香性谐振子模型(HOMA)分析也证实了分子7中薁基团具有和原始薁相似的芳香性。

图3. (a)分子7的Oak Ridge Thermal Ellipsoid Plot Program(ORTEP)图(上:侧视图,下:俯视图);(b)不同的C-C键键长可视化图:红色环,苯系芳香结构,键长1.370-1.435 Å,平均1.403 Å;紫色环,平均C-C键长1.427 Å;蓝色环,平均C-C键长1.410 Å;为了简化结构,酰亚胺部分已经被移除。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该类新型π-扩展薁分子的性质,特别是薁基团的芳香性性质,作者计算了分子的各向同性化学屏蔽面(isotropic chemical shielding surface,ICSS)和核独立化学位移值(nucleus-independent chemical shift,NICS)。其中分子1的ICSS(1)zz图(在Z轴的1 Å处)如图4所示。其中红色和橙色代表环的芳香性较强。可以看到其中薁基团的五元环和两个萘环都呈现橙黄色,说明它们具有较强的芳香性。而与萘环相连的环以及七元环呈冷色调,芳香性相对较弱,这些结果对于原始薁和萘环都是类似的。在对于其他分子(分子5-7)的分析发现它们都和分子1有相似的电子结构。这就说明分子1和分子5-7的薁基团都具有和原始薁相似的芳香性,这和一般含有非芳香性或者反芳香性的“形式上的薁”基团的构架分子差别较大。

图4. 分子1的ICSS在Z轴在1 Å处的示意图和相应的NICS(1)值。


      作者同样测试了π-扩展薁系列分子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图5a)。分子1的光学带隙最窄(1.19 eV),其吸收边为1041 nm,相比其异构体TBI(λmax= 650 nm,1.91 eV)和五萘嵌四苯二酰亚胺(λmax= 953 nm,1.30 eV)的吸收边有明显的红移。这说明薁基团的取代对分子的光学性质有显著影响。此外,和原始薁类似,这些-扩展薁系列分子的颜色受功能化基团影响显著(图5b)。

图5. (a)分子1和5-7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吸收谱;(b)分子1和5-7的二氯甲烷溶液图片。


      作者随后通过DFT计算来为π-扩展薁系列分子的光吸收进一步提供解释。通过TD-DFT计算证实分子的HOMO-LUMO跃迁主要源于S0S1跃迁,与其光学带隙相关,作者随后计算了电荷密度差异(CDD)和∆r指数来分析这种跃迁的本质。前者显示激发态电子密度的增加和减少,而后者则对激发态电子和空穴质心的距离进行量化计算。根据结果显示,在TBI中CDD分布均匀,其∆r指数为0。而在分子1中,其薁基团中的电子密度沿分子轴从五元环向七元环迁移,同时其中的萘基团也呈现了相同的迁移方向。计算得到分子1的∆r指数为0.698 Å。由于这种S0S1跃迁空穴电子的局域化分布,分子1激发态占据的HOMO和LUMO的电子之间的斥力小于其同分异构体TBI,因此分子1的光学带隙远小于TBI。这种类似的现象也同样发生在原始薁和原始萘之间。

     有趣的是,分子1的电化学测试测得的HOMO-LUMO能级带隙相比光学带隙更宽,这是源于薁基团的非交替性质带来的CDD分布不均,导致S0S1跃迁能降低。同时,不少其他的非交替芳香烃也出现电化学带隙宽于光学带隙的现象。而与此相反的是,包含“形式上的薁”的芳香烃拥有和电化学带隙相当的光学带隙,这种现象说明这种“形式上的薁”没有保持原始薁的电学性质。

小结

     总而言之,作者基于原始薁单元合成了不同功能化修饰的平面-扩展薁系列分子。不同于以往的平面-扩展薁分子,这是首次报道的仍然能保持原始薁芳香性质和电子结构的分子。研究表明分子1及分子5-7中的薁基团保留了原始薁分子的电子结构以及芳香性,这种性质使该系列分子具有较窄的光学带隙。该研究同时也为保持原始薁特性的新型π-扩展薁分子的合成和研究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潘朗恒; 校稿:庞淑婷

B. Pigulski, K. Shoyama,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Link: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05376.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